作者:Gloria Wendroff
天父說:
知曉這一點:夢想的確能夠達成。要不就是夢想成真,要不就是你之所願變得比之前更為美好。或者說,願望是會改變的。如果願望沒變,那麼或許支持這個願望背後的動機變了,也許你現在的動機來自更高遠的地方。
這讓我想起了在所羅門大帝面前爭奪孩子的兩個母親的故事。兩個母親都聲稱孩子是她的。當所羅門大帝裁決:將孩子一分為二,兩個母親各得一半時,真正的母親說,“不,讓孩子跟她走吧。
此前,她的動機是希望孩子回到她的懷抱中。在她聽聞所羅門大帝的裁決後,她的願望是希望孩子能夠活下去。她的後一個願望變得比前一個願望更加重要。
對於這個故事,我們可以增設另一種情況:也許放棄孩子的那位並非孩子的親生母親,但她難道不是一位心懷真愛的真正的母親嗎?也或者,不論她是否是孩子的親生母親,只是她說話的語速比另一位母親要快。
聖經時代之後,一個孩子的親生母親可以通過訴訟來獲得孩子的監護權,即使孩子在原來的家庭裡快樂而幸福地被愛著。這裡,我並沒有要求你來評判,親愛的,因為評判於此並無用處。看待問題時,你可以只看短期效應,也可以放長眼光來分析,無論哪種方式,你無法知曉足夠的信息來預知答案--- 眼下在你看來或清晰或晦澀的表象之下的答案。
你可能會問:“這怎麼可以是對的,把孩子從他深感快樂幸福的家裡帶走?
無論人們有何想法,人們通常都自信自己的看法是對的。這怎麼可能是對的,把孩子從他深感快樂幸福的家裡帶走?
問題也可能是:“把一個不快樂的孩子留在不快樂不幸福的家裡--- 這怎麼可能是對的?”
我講這些,親愛的孩子們,是因為要提醒你,故事的一部分並不就是故事的全部。有可能一位母親在深愛她的孩子的情況下,還是選擇把孩子送走。對於任何一位為她的孩子謀福利的母親,這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。
你知道嗎?別人如何看待你的境況是無足輕重的。當它涉及到你,你必須得從長計議,必須得比任何一個不在你的位置的人看得遠。在這世上,每個人都是關於他人問題的專家,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知道別人應該怎麼做。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別人該做什麼,直到某一天,當他們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,就抓瞎了。
即便如此,沒有兩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。會有令人心碎的情況,會有令人心碎的決定必須作出。
那麼其背後的意圖是什麼?為了誰的緣故某個決定必須作出?
有很多種情況,有一些比另一些更嚴重。當一個決定不是另一個人所希望的,而你又是那個必須作決定的人,不要認為你在作冷酷無情的決定。在可能的選項中,你很可能作出的是最好的一個。
有時,你面臨的是這樣的問題:“我該怎麼做才是對另一人真正的好?”然後你硬著頭皮做了你必須作的決定,無論喜歡與否。在生活中,很有可能在作決定時,沒有你喜歡的選項,但你必須作出決斷。
(資訊來自網路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