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
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,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。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,同時也祭祀月神,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。
相傳,遠古的時候,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,烤得大地冒煙,海水枯竭,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。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,他登上昆侖山頂,遠足神力,拉開神弓,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,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。
不久,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,叫嫦娥。 一天,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,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,據說服下此藥,能即刻升天成仙,然而,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,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。
不料,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,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,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,危急之時當機立斷,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藥後,身體立刻飛離地面,向天上飛去,由於嫦娥牽挂丈夫,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後羿回來後,侍女們哭訴了一切。悲痛欲絕的後異,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,這時,她驚奇地發現,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,特別皎潔明亮,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。
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,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,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。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,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,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。從此,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。
到唐代記載更多,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,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。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,現今成為國定假日。
「每逢佳節倍思親」的思鄉情懷,對於在外地工作、唸書的遊子或旅人來說,特別會有深刻的感受。「中秋節」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,所以這一天大家都會盡可能的回家和家人團聚。
吃月餅:
中秋應景的品是「月餅」,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。月餅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。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,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,並賦予愛國的意義。
賞月:
「賞月」是中秋節必備的活動之一,除了家中的庭院、頂樓可以賞月外,
賞月地點,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、明亮與圓滿,具有象徵性的意義。更有許多人想看月亮裡的玉兔和吳剛伐木。
北部地區的賞月地點,除了市區裡的大安森林公園、國父紀念館、中正紀念堂外,如果想到光害少一點的地方,可以選擇陽明山、大屯山、觀音山…等等。
中部賞月地點,台中的大肚山、嘉義的阿里山、南投的清境農場等,都是清新舒服,適合全家賞月的好地點。
南部的賞月地點,屏東的墾丁國家公園是許多人每年賞月的頭號選擇地點,如果有個短短的假期話,不妨來趟離島賞月之旅,例如:綠島。因為來到綠島,可以享受海底溫泉的樂趣。
(音圖文來自網路,純屬試聽欣賞,若無意中使用到您的音圖文,敬請留言通知立即刪除!並予與您致上誠懇的歉意!!)
留言列表